再续求是缘,直播进行时|记有风景的思政课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
剑瓷精神,是龙泉的根,承载着古老的历史;红色文化,是龙泉的魂,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在龙泉这片热土上,浙西南革命精神和剑瓷精神交互融合,谱写一段时代华章,激励着龙泉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2020年7月12日至7月15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寻踪心向党,青春砺行筑信仰”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丽水龙泉,通过官方抖音账号“浙大马院2020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为期两天四场的抖音直播活动,讲述文军长征故事、解读青瓷非遗文化、寻访红色革命印记、感悟三色住龙发展,为大家呈现有风景的思政课。
1
芳野浙大,生生不息
继贵州遵义、浙江建德之行后,7月1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再次踏上浙大西迁路,来到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体会浙大先辈们吃苦耐劳、刻苦求学的精神。
在第一场直播中,实践团成员周相良与龙泉分校旧址文保所的王小芳老师一同向大家叙说了这片小小芳野背后的故事:为满足因交通、经济等原因而无法西迁的升学者需要,竺可桢校长在龙泉芳野村建立分校。踏着陈旧的木梯,看到过去的床铺、桐油灯、桌椅,那厚重的尘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那段苦难与信念交织的岁月。直播最后,周相良采访了学院的张立程老师和浙江大学校友、龙泉团市委副书记吴冰寒,为观众分享求是精神在龙泉的体现、浙大与龙泉的合作发展。
2
浮云青日,类冰似玉
“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7月13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龙泉青瓷博物馆,了解、展示并宣传龙泉青瓷非遗文化。
第二场直播,由实践团成员张好担任主播,邀请青瓷博物馆的吴明俊馆长为直播间的观众介绍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青瓷烧制历史、烧制技艺流程和镇馆之宝,并带领观众们来到青瓷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部,展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独具特色的龙泉青瓷业。吴明俊馆长还为观众细致分享了“蚂蝗绊”茶碗的典故,可见,龙泉青瓷在海外的广泛销售,既为各国人民带来了便利,又丰富了文化内蕴。
3
红绿融合,因地制宜
住龙镇被称为浙江的井冈山,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7月1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来到住龙镇的红色文化广场和红军街,体会革命精神、探究发展模式。
第三场直播由实践团成员韩栋霞于廖家祠堂拉开帷幕,并邀请到了龙泉市委党校范思红老师为我们解读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根植人民”十二字内涵。住龙镇将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充分融合,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以干部教育培训和研学为载体,打响“红绿山水·淳美住龙”乡村品牌建设。通过采访青年工作者叶文心和刘雨茜,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青年在基层建设的力量。最后,学院王晓梅老师总结指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革命老区应当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并发动青年的力量为当地的发展赋能铸魂。
4
不忘本来,本色犹在
长约400米的红军街道两侧古民居林立,干净整齐,甚至有保存完好的清中期古建筑民居。7月14日下午,实践团来到红军街,寻访红色革命印记。
第四场直播由实践团张琦主持,并邀请到当地有名的讲解员廖永龙为直播间的观众介绍红军街的人文历史。廖老师说道,这里民风淳朴,革命老街至今仍保留着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户户栽花培绿,部分民居的墙壁上留有革命斗争时期留下的红军标语和弹孔,这些红色文化无不传递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随后,在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红军学堂,和直播间的观众进行互动。
学院张立程老师在直播中总结道:龙泉是浙大人的第二故乡,浙大学子应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勇承时代和社会赋予的伟大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实践团凭借互联网平台另辟蹊径开展直播活动,以新思路、新方法展现青年风采,得到了观众的点赞支持和积极评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作为青年的我们,必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马院2020暑期社会实践团
文字:许雪林|韩栋霞|张琦
图片:尹超超|韩栋霞|周相良
编辑:尹超超
//推荐阅读//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守|传承|创新|发展